教育類型的新聞我一直都很關心。還記得之前有份報告,統計出現在的犯罪率與早些年前相比下降許多,但是暴力跟嚴重性去是過去的數倍之高。因為一個爽與不爽, 就可以輕率的對別人作出不負責任的行為,群毆人、凌虐人甚至乎殺人,這些在我們看來驚悚的事情,對一些人來說就像是呼吸一樣的簡單,甚至會產生快感放到網路上與之分享!
是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變了樣。是因為過度氾濫的媒體?是因為過度抽象強調校園偶像的偶像劇?是社會價值觀被扭曲了?還是說這些另類的表現其實是希望告訴這個社會〝我們比小孩跟老人更需要被愛被關懷〞?
之前看過一篇報導,進入叛逆期的青少年在學校跟社會中是被遺忘的。協助這個年齡層的輔導義工們說,幫小孩跟老人募款容易,但是很多人會認為,問題少年不值得 幫。此外每年政府也會撥大量的補助款給老人及小孩,但編給這個年齡段的預算卻少了很多。價值觀,讓這群問題少年的資源變少了很多,讓關心他們的人少了更多。
最近看了兩篇我很感動的報導。一篇是天下的採訪,讓小學生去照顧學校附近的老奶奶,從中學會如何去愛,如何承擔責任,並且獲得自信。小小年紀做義工可以讓孩子得到對生命有正面的啟發,非常有意義。真的要很感謝這些創造並給予機會教育的背後推手。
另外一篇是中國時報的報導,內容是讓一群違規駕駛的孩子,照顧因交通意外變成植物人的病人。這篇報導讓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有個好朋友說,學習的方式有兩種,領 悟跟體驗。他說有的人天資聰明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悟出其他人需要親身體驗和經歷後才能學習的智慧。而這篇報導點出了一個事實,被懲罰的孩子還有可以回頭的空間,但被照顧的植物人卻已經失去了重新開始的機會。
以前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有小孩,要讓他在哪裡接受教育。看著台灣的教育制度,其實心很寒。惡性循環的競爭下,這群進入到探索階段的青少年,只能以考核成 績定奪未來的成敗。公佈欄上的火車將孩子分成一個個的車廂,依據成績名次一一上榜。成績好的老師多多照顧,成績中間的可有可無,成績不好的老師同學排斥。清華大學賀陳弘教授在天下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寫了一段話,讓人很有感觸!
〝我們在制度上將高中職切分成一段一段,家長與學生被迫為了搏入前段學校,付出龐大代價。這些代價換算成國民經濟產值,達到500億以上;外加國民健康的損耗,以及「幫媽媽洗碗」的可貴親子生活與家庭教育幾乎絕迹。高中職分級篩選,使得教育被異化,「好」學生被物化,「壞」學生被遺棄,其代價何其慘痛。〞﹝原文出處請參考:天下雜誌〝二百億可以解決的問題〞﹞
我不是個會唸書的人,但是在國外的環境下長大,老師願意挖掘學生的長處,鼓勵孩童發展自我。所以很幸運,沒有葬身在這扭曲的價值觀裡。曾說過每個人都需要有伯樂,而最近剛好讀到了康健雜誌去年的一篇文章〝名人回到14歲: 王建民、李安、侯文詠〞。文章裡簡短的介紹了幾個名人失敗與成功的過程,其中包括廣告教父孫大偉、被稱為台灣的門面舞蹈家許芳宜以及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所長曲家瑞。這三位都有個共同點,就是幸運的遇上了懂得欣賞他們的人。然而在這個社會上,不是每個人都像他們一樣,不是每個青少年都有機會碰到伯 樂,鼓勵和支持他們跳脫現狀逆流而上發揮自己的本能。
其實要改變的不只是國家的教育制度,更是整個社會每天撥放給孩子的資訊。過度氾濫的媒體該收斂一下了,只懂得愛的死去活來沒有半點深度的偶像劇該修改一下 了。父母不要只是為了生活,忘記了需要被關懷的鑰匙兒童和少年。在〝你是豬嗎?你怎麼會這麼笨?去死吧!真丟臉…,我怎麼會生出這樣的兒子,你看你教的女 兒〞的背後,多付出點愛和責任。
參考文章如下:
天下雜誌435期2009/11 〝屏東青葉國小:陪伴阿喵阿嬤,學會愛與責任〞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9486
中國時報2009年11月10日 〝餵植物人 違駕學子震撼教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10/4/1un9g.html
天下雜誌Web Only 2009/09 〝二百億可以解決的問題〞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9044
康健雜誌113期2008/04 〝名人回到14歲:王建民、李安、侯文詠〞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4439
留言列表